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超常教育是什么意思 超常教育目的形成探究,实验班现状与挑战解析 超常教育网

为什么需要培养超常儿童?

1. 资源优化配置:超常儿童若未得到适当培养,其巨大潜力将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对社会而言,这是一种资源的巨大浪费,通过科学手段和策略,培养超常儿童,不仅能够避免资源浪费,还能实现人才的最大化利用。

2. 关键期教育:脑科学和心理学研究显示,儿童青少年的高质量认知功能进步关键期在10-18岁(即小学四年级至高三),有必要将拔尖人才的培养重点下移至中小学阶段,专家指出,若超常儿童未能及时得到因材施教,其潜能随着年龄增长有可能逐渐消失。

3. 关注心理健壮: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应重视智力超常、具有一定天赋的儿童,尤其是心理健壮,在培养孩子智力的同时,也要关注其兴趣爱慕,尤其是与同龄人共同语言和集体活动能力的培养。

什么是超常教育?

超常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特点进步与潜能挖掘的教育模式,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就,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与特点进步,旨在为学生提供特点化、富有挑战性与支持性的进修环境,以促进其健壮成长与未来成功。

超常教育的重点在于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和进修习性,为儿童打好基础,激发潜能,少年班曾经在我国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如今虽然有所沉寂,但其培养模式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国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步儿童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锻炼,增强儿童的抵抗力,进步婴幼儿的健壮水平,促进身心正常进步。

超常教育的目的,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1. 家长期望与竞争觉悟:超常教育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广大家长的期望和竞争觉悟,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智力上超越同龄人,从而催生了超常教育。

2. 心理健壮与人才储备:超常儿童若得不到适当的关注和培养,可能会因无法融入普通教育环境而感到孤独、沮丧,甚至产生自卑感,适当的培养不仅有助于他们的智力进步,也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壮和社会适应力,从民族进步的角度来看,超常教育有助于储备人才,进步民族竞争力。

3. 教育模式创新:超常教育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旨在关注学生的特点进步与潜能挖掘,为学生提供特点化、富有挑战性与支持性的进修环境,以促进其健壮成长与未来成功。

北京市第八中学超常教育

1. 进步历程:北京市第八中学超常教育始于1985年,至今已成功培养了15届学生,形成了独特的少儿班模式,2011年9月,新一届“少18班”迎来了新生,每年,约10周岁的学生有资格申请少儿班,选拔考试在每年5月进行,通过严格筛选,最终选出不超过30名的杰出学生组建一个班级。

2. 成立背景与历史:北京八中少儿班成立于1985年,是北京八中与中科院心理所、北京市教科所合作的中学超常教育项目,该班级致力于探索义务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并在全市范围内享有较高的声誉,少儿班学生于10-11岁入学,经过四年的进修后参加高考。

3. 教学管理模式:北京八中超创中心(全称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创新操作中心)拥有两种国际典型超常儿童培养模式,为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创新管理经验。

有些孩子智力超常的缘故是什么?

据学者研究,儿童强烈的求知欲、对某种活动的浓厚兴趣和刻苦努力是超常儿童智力进步的主观影响,精心安排的早期教育是促进儿童智力超常的重要客观影响,它既具有潜移默化之功,又能收到精雕细刻之效,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教授曾对我国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的童年智力进步进行追溯性分析研究。

除了遗传影响,智力超常的儿童还可能受到后天教育、个人操作活动、专注力、社交能力等影响的影响,智力超常的儿童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具备杰出的遗传影响、智力遗传影响一般但受到良好教育、具有杰出的遗传影响加上良好的后天教育。

什么是超常儿童教育?

超常儿童(supernormal children)是指智力进步突出优异,或具有某方面独特才能的儿童,在古代,这类儿童被称为神童,以为他们是天降神赐的,超常教育的重点在于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和进修习性,为儿童打好基础,激发潜能。

我国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步儿童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锻炼,增强儿童的抵抗力,进步婴幼儿的健壮水平,促进身心正常进步。


返回顶部